现在茶难卖,无论是品牌茶还是山头茶,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。
市场塞的太满了,天天都有新茶客涌入,可是抵不住新茶商的增长,来一拨新人,马上就瓜分。金融茶说增值,老茶吹天价,山头茶自言最生态,总之,概念多到360度无死角满足客户。
市场虽然满满当当,然而每一家都吃不饱。线上线下,几无空隙。2008年的时候,来了个古树茶,这算是茶界的大概念,大增量,所以,前几年普洱茶界增长很厉害,到了近两年,大家都统统变成“古树茶”,增量也就不存在了。
没有增量,只有存量,结局都不用想,只能是你抢我的饭,我抬你的碗,现在的市场,哪里又有清晰的山头茶厂家、台地茶厂家一说?熟茶还恨不得把生茶一脚踢下舞台。
一个规律是,凡是满口大公无私的,往往极其自私,毫无例外,绝无例外。
存量,说的是生产和零售的存量,生产的存量都集中到古树茶一个点,之前是空白,先占者称王,后来者混战一团,管他大树小树,吹出门再说,清一色老班章,清一色古树坊。
大家都清楚。表面上,市场的信息多,消息多,事实是,信息越多越杂乱,信息仍然是不对称的。
这是一个最底层的市场逻辑——不蒙你,蒙谁?
说白了,市场足够辽阔,市场基数仍然大。
金融茶一家独大,这是最大最顶端的一块市场,玩茶的哪里能比得过玩钱的?所有市场的概念无不为其所用,打古树招牌也不过想追赶的是金融茶的市场。好几个品牌都追过,但是,市场看似乱炒一气,其实,最终我们这一堆行家炒,兜底的是韭菜。
说来说去,眼花缭乱的炒作,目的是割韭菜,然而,绝大部分品牌又没有这种兜底客,中茶积极的炒了两天,又是央企又是上市的炒作一半天,这两天不还是一个跟头栽下去。
炒茶,模式大家都清楚,大家都想玩,大家都学控场,问题是场子控得再好,韭菜不来也白搭。
做电商的朋友来,说了一件事,现在电商的寄送地址可以更改,他做土特产,一年2、3亿的流水,光是改个地址得3、4个专人负责,一个技术的改变,节省了几十万的工资钱,以前该地址的员工全部改为他用。
这段话,让我感触很深,所谓的新零售,哪里又是我们所理解的,换一个场景来忽悠。
没有新技术,就没有新增量。
普洱茶的新技术在哪里呢?
这两年茶城遍地,茶商满街,吃瓜群众都相信万众创业,创业难道也是新技术?结果,增量不来,存量下降,门店成为了空空的一座理想。
任何商业,有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常识,就是要赚钱。我们看得到很多茶企的商业模式,拼命拓展加盟店,其收入可能覆盖高昂的店铺租金、人工成本、资金成本营销费用?
淘宝、天猫、京东、小红书把线下的渠道在线上无极限地延伸,关键是,销售反而是次要的了,重要的是市场逻辑改变了。快手、抖音、直播甚至改变了销售的场景,你仿佛看得见几十年前,你现在在电影里可以看得见的场景——柜台销售。只不过,背后的场景不一样了,是网络是手机,是一对一,也是一对一亿,甚至十亿。
9月20号,也就前两天,李佳琪和薇娅两个人就各赚了十个亿,销售数据就不用讲了,这是一个足以让人震惊的数据,我震惊的是还在拼命依靠厂家到代理商、到经销商、到消费者这一套传统逻辑里剩下的那一堆尸骨到底要堆多高?
然而,可以分析的是,直播挤占的是存量,只是存量之间的财富转移,玩不动这些的,剩下的套路就唯有是收取智商税,这又回到了我们刚刚讲过的逻辑里面。
收智商税就是你相信,你相信我收的老班章,收的老冰岛,收的老古树。这是最底层的,犹如各路的心灵大师,玩的是开口活,我看到一个文盲级老师卖老茶,茶怎么栽,茶怎么炒,茶怎么存,可以滔滔不绝。
一眼可见的套路,然而,就是百试百灵,屡试不爽。之前是线下,还得有推广,还得有团队,现在变简单了,一个网线,一个手机,分分钟搞定,什么茶都展示,什么山都上,而且,个个都是义正言辞犯。以前说,骗人还得要本事,现在不是,只要支持我,都是我兄弟,流氓也算数。
茶小白不看还好,越看越乱,到底哪个老师说的对啊?
往上走一层,说是玩钱其实还远远达不到,现在的平台都在玩金融,这白条那白条,买东西不掏钱,这种好事千古难逢啊,平台的口袋也就越涨越鼓,这才叫金融,这才叫玩钱。
马校长前两天说:中国的金融系统风险根本就没有,因为中国的金融根本就没有系统。你听听,你看看,这胃口多大,大到无边。。。
茶叶玩金融,说白了,是收智商税+接盘侠的双模式组合。
我们看了上面已经明白了,没有增量之前,存量怎么增长?没有新技术之前,茶叶怎么爆发?那好了,现在大家都明白了,都清楚了,无非是对存量的韭菜痛下杀手。
之前普洱茶界流传“爷爷做茶孙子喝”,这不傻么?机器人也不可能如此机械吧,国家尚且只搞五年规划,一个茶庄老板敢搞百年规划?即使是二十年,三十年,人生掰着指头数也不过1234,明白人都知道这一点,经济的本质在于政治,不给你政策,不给你机遇,大师不是还在江湖边游荡?
茶界玩钱的机遇就产生了,不该碰的别碰,能碰的使劲碰,反正,谁也不知道谁是最后一棒,谁都认为其他人是最笨最笨的笨蛋。
来源: 吴疆说普洱
信息贵在分享,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